唱响建言献策“好声音”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8-03-16 15:40:17
“应加大对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支持的力度”“应为‘引大济西’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和立项建设创造条件”“应将油橄榄产业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一件件惠民生、接地气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立足甘肃实际,反映民情民意,服务工作大局,唱响了建言献策“好声音”,提升了履职为民“好形象”。
马银萍:确保贫困户退得出有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党支部书记马银萍当了8年的村委会副主任、两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扑在基层一线10年来,马银萍兢兢业业、辛勤工作,对席沟圈村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由于其工作勤勉、作风干练,得到了席沟圈村村民的一致拥护。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觉得压力挺大的。”马银萍接受采访时称,赴京参会前,连续几天熬夜写建议。之后,又反复修改,就怕建议提不好,没能把群众的声音传达准确。
处于脱贫攻坚工作第一线的马银萍,最近几年对精准脱贫工作的体会很深,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说:“省委书记林铎提出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新方案,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真正做到了精准。”
“这下,干部的‘日子不好过了’!”马银萍又补充道。
干部的日子怎么就不好过了呢?马银萍从自己的行李箱翻出一大堆资料,边给记者翻看边解释说:“上面要求越具体,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就越大。”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马银萍和帮扶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为席沟圈村83户贫困户建立了精准脱贫“一户一策”方案。方案详细记载着每个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弱项短板和具体脱贫措施等。脱贫措施又分产业培育及增收渠道、政策性补助和保障性支出、特惠政策、劳动技能培训、帮办实事等。同时,方案还密密麻麻而又清清楚楚地规划了每户贫困户从2018年到2020年的脱贫计划。
马银萍举例说,贫困户王廷录家共3口人。27岁的儿子为智力一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2015年,又被诊断为糖尿病,先后花费5万多元,负债4万多元,并且家里无固定增收产业,收入渠道单一、不稳定。精准脱贫方案分析:“该户基本生活条件完备,虽然儿子残疾,但户主和妻子对生活仍充满信心、干劲十足,吃苦精神好。现村里支持其养殖牛4头、羊8只,积极发展养殖业,争取早日实现稳定脱贫,过上小康幸福生活。”
“他家现在有8只羊,我们打算再让他养两只,因为连续3年以上养羊10只以上,政府就一次性补贴5000元。同时,还可以再种2亩花椒。”马银萍解释说。
“这些政策农民清楚吗?”
“清楚。因为我们都给发了《镇原县行业部门扶贫政策汇编》,所有扶贫政策信息都在农民家里摆着。”马银萍边说边翻出《汇编》给记者看。
厚厚的一本《汇编》,包括了产业培育奖补扶持政策、卫生计生惠农政策、社会救助优惠政策、社会保障优惠政策、教育扶贫特惠政策、林业扶贫政策、劳动技能培训政策、农民安居扶贫工程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政策。记者在产业培育奖补扶持政策的畜禽养殖栏里,找到了马银萍所说的养羊补助政策。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马银萍代表带来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建议。她说,贫困山村里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现象普遍。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革命老区,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她建议,中央应加大对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支持力度,并出台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安置优惠政策,确保贫困户退得出、有保障。
王刚:将甘肃建设成节水及污水资源化示范区
生长在兰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刚,是津膜科技甘肃金桥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他秉承父亲“让大家喝上甘甜安全的水”的初心,开启了自己的征程。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而且许多地方地下水是苦咸水。1993年,王刚的父亲王继武抛下“金饭碗”,创建专业从事给排水的高新技术科技公司,在西北地区从事苦咸水淡化技术推广。1998年,王刚也抛下稳定的工作与父亲一起创业,带领金桥水科技公司科研人员搞研发,以科技成果服务用户,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经过多年拼搏,公司从最早的电渗析淡化苦咸水技术,发展到现在的黄河高浊度水处理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工业废污水循环利用等技术,拥有83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0项,形成了以甲级设计为主体的、EPC交钥匙建设到水务运营,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
2013年,王刚接替金桥水科董事长,开始了新的发展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践行合作发展理念。2015年登陆新三板,2018年又并购进入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公司。津膜科技拥有中国唯一的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拓展了金桥水科的发展之路,将金桥水科打造成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实践典范。
2014年,由王刚主持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的“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技术使我国水和废水的固液分离强化技术跻身国际前列。这项技术的推广,已在西北五省区200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刚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他说,我国干旱缺水严重,甘肃省深居内陆,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明显,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生活、工业等污水、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率还比较低。王刚认为,将污水、废水进行资源化再利用,用于生态建设、工业循环、市政绿化等,无疑是开辟了第二水源。
因此,王刚建议,国家应提高西部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投资比例,取消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加大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项目力度,优惠这些设施运行电价,以大投入推动大变化,将甘肃建设成节水及污水资源化示范区。
姜成英:让油橄榄开花结果
从贫困山区走出来,一直奔波在研究推广油橄榄产业技术路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助推脱贫攻坚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发展。
据了解,油橄榄是我国引种成功的优良木本油料作物。上世纪70年代,具有油橄榄生产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陇南市开始引种栽培油橄榄,经过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产业开发三个阶段,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优势区域开始形成,初精深加工体系基本建立,产业发展对当地农民增收作用逐步显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成为适生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姜成英说,油橄榄引入我国,由于对这一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等特性缺乏充分了解,对在我国生态条件下栽培管理技术更是一无所知,只能照搬地中海国家的栽培管理经验,给种植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发挥油橄榄“高产和高效益”的特性,使之真正成为陇南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姜成英带领她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追寻。陇南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油橄榄种植园地多在半山坡,远离村庄,且大多园地不通车路,只能徒步行走。一些陡峭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到达。姜成英带领团队经常在田间地头观察油橄榄的生长发育规律,观测生理、生态反应。有的生理指标必须24小时连续观测,他们就守在田间地头,忍饥挨饿,仔细观测并做详细记录。
长期的坚守、观测、研究,使姜成英逐渐掌握了油橄榄在甘肃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习性,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橄榄结实率低的生理机制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树种上的研究空白,为选择适生区及制定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她还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及省级油橄榄科研项目,一些研究成果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广泛带动种植户增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油橄榄“良种+良法”种植,促进了油橄榄品种的换代升级,提高了油橄榄的产量和品质,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开展研究推广的同时,姜成英还按照“科研成果标准化,标准成果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主持制定了4项林业行业标准,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油橄榄扦插生根率达到90%以上,提高成苗率近20个百分点,生根时间缩短50天至60天,苗木当年达到出圃要求,每株苗木成本降低0.03元,这项技术已在生产上得到转化。
农民的需要就是姜成英工作的方向。她每年下乡时间达100天以上,足迹遍及陇南油橄榄适生区的17个乡镇300多个村。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无偿为农民传授技术,推广油橄榄良种。她还根据农民需求,主笔编著了《油橄榄优良品种》《油橄榄丰产栽培技术》《油橄榄科学管理生产月历》等培训教材。多年来,直接培训农户5000余人次,接受群众电话、在线咨询1000余次,间接培训农户人数达2万人次以上。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姜成英代表准备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有1件也与油橄榄产业发展有关。她建议,将油橄榄产业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加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统筹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科技资源,构建集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整体增产增效、开花结果。
郑彩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汽油和柴油产品标准
在兰州石化工作生活了21个年头的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丁腈橡胶二车间副主任郑彩琴,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论的话题,也与石化产品有关。
郑彩琴说,2000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汽油和柴油质量升级,目前实施的国V、国VI车用汽油和柴油国家标准,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作出了贡献。
据了解,在国家尚未发布国V、国VI车用汽油和柴油标准前,北京、广东等地区率先制定实施了严于当时国家标准的地方汽油和柴油标准。为了减少柴油车排放,2003年,国家制定了“车用柴油”国家标准。同时,将原“轻柴油”标准改为“普通柴油”,主要用于农业机械等。因此,目前存在车用汽油、柴油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行、“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标准并行的局面。
郑彩琴认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行,不利于生产组织、储存、运输,影响储运设施效率提升。她说,有些地方标准个别参数值与国家标准有所区别,过多的标准迫使企业经常调整生产工艺和参数,不利于生产装置平稳运行和企业安全生产。同时,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会带来影响。为保证油品质量,企业需要增加油罐数量,储运设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同时,对运输容器清洗的频率增加,提高了运行成本,降低了运行效率,增加了生产操作中的安全环保风险。
郑彩琴认为,“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标准并行,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目前,国有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要求,在加油站只销售车用柴油,但部分社会加油站仍在违规销售普通柴油,且国家环保部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此类现象较为普遍。随着车用柴油的不断升级,与普通柴油之间的价差越来越大,两者并行销售,势必造成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同时,普通柴油的技术指标较车用柴油有较大差距,两者并行销售不利于减少尾气排放,与目前国家环保要求升级的形势不相适应。
为此,郑彩琴建议,在国V、国VI车用汽油和柴油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并实施的情况下,不应再执行地方标准,而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国家“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标准。同时,将“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全部执行“车用柴油”标准。应加强对加油站销售油品的监督检查,坚决打击“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并行销售的现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郑彩琴还建议,乙醇汽油推广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并明确乙醇汽油分地区推广实施时间,分品种推进,给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企业留有充足时间,确保完成升级置换任务。同时,应加强对乙醇汽油封闭销售市场监管,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大对乙醇汽油销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乙醇汽油销售企业的仓储和加油设施更换等基础设施进行补贴,采取定向补贴等方式,鼓励消费者使用乙醇汽油。给予中石油、中石化燃料乙醇进口权,用于调节国内供需缺口。
杨艳:让“引大济西”工程滋润金昌大地
长期从事镍钴铜金属新材料开发的全国人大代表、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研究设计院主任高级工程师杨艳,是甘肃省工业领域领军人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金昌市工作生活了29年的杨艳,深切感受到建在戈壁滩上的金昌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当年,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经过环保和城市建设项目的投入运行和治理,市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蓝天、白云、紫金花海已成为金昌市新的名片。特别是近年来,金昌市多措并举,以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幸福安康为目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循环经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共同发展、和谐共赢,为金昌市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金川集团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镍钴铜材料深加工和发展延伸产业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拥有镍加工材、铜加工材、电线电缆、羰化冶金产品、电池材料、电镀材料、高纯金属、铂族金属与贵金属深加工等八大类产品系列,在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金川集团公司为依托建立的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杨艳代表自豪地说。
新时期,航空航天、新能源、核电、高铁、海洋事业、电子信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来镍钴铜金属及高性能先进材料的需求增长,也为金昌市发展镍钴铜金属新材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金昌市得天独厚的有色金属资源,为发展镍钴铜金属新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三五”末,金川集团公司主要产品总产值力争达到1100亿元以上,其中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43%左右,实行地、企联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但是,金昌市又是我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自1995年开始,全市人民捐资历时8年建成了“引硫济金”工程,年设计引水量4000万立方米。随着金昌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的逐年增加,缺水问题进一步凸显。预测分析,到2020年,金昌市将缺水0.6亿立方米;到2030年,将缺水1.2亿立方米。金昌市作为我国镍钴工业基地,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城市地位十分重要。为了确保金昌市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金昌市资源型缺水问题十分紧迫。
令杨艳欣慰的是,设计中的“引大济西”工程,将从青海省境内的大通河干流纳子峡取水,提水至硫磺沟,穿越现已建成的祁连山冷龙岭隧洞,进入金昌市西大河水库,经新建西金专用输水管道输水至金川峡水库。“引大济西”工程建设,将有效缓解金昌市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等用水矛盾,为保障我国镍钴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解决金昌市乃至石羊河流域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引大济西”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批准立项建设,杨艳代表建议:国家应支持“引大济西”工程建设,协调相关省份及有关部门,就用水指标、移民征地、草原补偿和电站补偿等事项尽快达成相关协议,为“引大济西”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和立项建设创造条件。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一件件惠民生、接地气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立足甘肃实际,反映民情民意,服务工作大局,唱响了建言献策“好声音”,提升了履职为民“好形象”。
马银萍:确保贫困户退得出有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党支部书记马银萍当了8年的村委会副主任、两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扑在基层一线10年来,马银萍兢兢业业、辛勤工作,对席沟圈村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由于其工作勤勉、作风干练,得到了席沟圈村村民的一致拥护。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觉得压力挺大的。”马银萍接受采访时称,赴京参会前,连续几天熬夜写建议。之后,又反复修改,就怕建议提不好,没能把群众的声音传达准确。
处于脱贫攻坚工作第一线的马银萍,最近几年对精准脱贫工作的体会很深,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说:“省委书记林铎提出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新方案,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真正做到了精准。”
“这下,干部的‘日子不好过了’!”马银萍又补充道。
干部的日子怎么就不好过了呢?马银萍从自己的行李箱翻出一大堆资料,边给记者翻看边解释说:“上面要求越具体,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就越大。”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马银萍和帮扶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为席沟圈村83户贫困户建立了精准脱贫“一户一策”方案。方案详细记载着每个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弱项短板和具体脱贫措施等。脱贫措施又分产业培育及增收渠道、政策性补助和保障性支出、特惠政策、劳动技能培训、帮办实事等。同时,方案还密密麻麻而又清清楚楚地规划了每户贫困户从2018年到2020年的脱贫计划。
马银萍举例说,贫困户王廷录家共3口人。27岁的儿子为智力一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2015年,又被诊断为糖尿病,先后花费5万多元,负债4万多元,并且家里无固定增收产业,收入渠道单一、不稳定。精准脱贫方案分析:“该户基本生活条件完备,虽然儿子残疾,但户主和妻子对生活仍充满信心、干劲十足,吃苦精神好。现村里支持其养殖牛4头、羊8只,积极发展养殖业,争取早日实现稳定脱贫,过上小康幸福生活。”
“他家现在有8只羊,我们打算再让他养两只,因为连续3年以上养羊10只以上,政府就一次性补贴5000元。同时,还可以再种2亩花椒。”马银萍解释说。
“这些政策农民清楚吗?”
“清楚。因为我们都给发了《镇原县行业部门扶贫政策汇编》,所有扶贫政策信息都在农民家里摆着。”马银萍边说边翻出《汇编》给记者看。
厚厚的一本《汇编》,包括了产业培育奖补扶持政策、卫生计生惠农政策、社会救助优惠政策、社会保障优惠政策、教育扶贫特惠政策、林业扶贫政策、劳动技能培训政策、农民安居扶贫工程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政策。记者在产业培育奖补扶持政策的畜禽养殖栏里,找到了马银萍所说的养羊补助政策。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马银萍代表带来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建议。她说,贫困山村里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现象普遍。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革命老区,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她建议,中央应加大对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支持力度,并出台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安置优惠政策,确保贫困户退得出、有保障。
王刚:将甘肃建设成节水及污水资源化示范区
生长在兰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刚,是津膜科技甘肃金桥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他秉承父亲“让大家喝上甘甜安全的水”的初心,开启了自己的征程。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而且许多地方地下水是苦咸水。1993年,王刚的父亲王继武抛下“金饭碗”,创建专业从事给排水的高新技术科技公司,在西北地区从事苦咸水淡化技术推广。1998年,王刚也抛下稳定的工作与父亲一起创业,带领金桥水科技公司科研人员搞研发,以科技成果服务用户,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经过多年拼搏,公司从最早的电渗析淡化苦咸水技术,发展到现在的黄河高浊度水处理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工业废污水循环利用等技术,拥有83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0项,形成了以甲级设计为主体的、EPC交钥匙建设到水务运营,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
2013年,王刚接替金桥水科董事长,开始了新的发展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践行合作发展理念。2015年登陆新三板,2018年又并购进入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公司。津膜科技拥有中国唯一的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拓展了金桥水科的发展之路,将金桥水科打造成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实践典范。
2014年,由王刚主持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的“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技术使我国水和废水的固液分离强化技术跻身国际前列。这项技术的推广,已在西北五省区200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刚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他说,我国干旱缺水严重,甘肃省深居内陆,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明显,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生活、工业等污水、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率还比较低。王刚认为,将污水、废水进行资源化再利用,用于生态建设、工业循环、市政绿化等,无疑是开辟了第二水源。
因此,王刚建议,国家应提高西部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投资比例,取消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加大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项目力度,优惠这些设施运行电价,以大投入推动大变化,将甘肃建设成节水及污水资源化示范区。
姜成英:让油橄榄开花结果
从贫困山区走出来,一直奔波在研究推广油橄榄产业技术路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助推脱贫攻坚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发展。
据了解,油橄榄是我国引种成功的优良木本油料作物。上世纪70年代,具有油橄榄生产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陇南市开始引种栽培油橄榄,经过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产业开发三个阶段,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优势区域开始形成,初精深加工体系基本建立,产业发展对当地农民增收作用逐步显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成为适生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姜成英说,油橄榄引入我国,由于对这一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等特性缺乏充分了解,对在我国生态条件下栽培管理技术更是一无所知,只能照搬地中海国家的栽培管理经验,给种植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发挥油橄榄“高产和高效益”的特性,使之真正成为陇南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姜成英带领她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追寻。陇南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油橄榄种植园地多在半山坡,远离村庄,且大多园地不通车路,只能徒步行走。一些陡峭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到达。姜成英带领团队经常在田间地头观察油橄榄的生长发育规律,观测生理、生态反应。有的生理指标必须24小时连续观测,他们就守在田间地头,忍饥挨饿,仔细观测并做详细记录。
长期的坚守、观测、研究,使姜成英逐渐掌握了油橄榄在甘肃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习性,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橄榄结实率低的生理机制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树种上的研究空白,为选择适生区及制定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她还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及省级油橄榄科研项目,一些研究成果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广泛带动种植户增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油橄榄“良种+良法”种植,促进了油橄榄品种的换代升级,提高了油橄榄的产量和品质,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开展研究推广的同时,姜成英还按照“科研成果标准化,标准成果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主持制定了4项林业行业标准,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油橄榄扦插生根率达到90%以上,提高成苗率近20个百分点,生根时间缩短50天至60天,苗木当年达到出圃要求,每株苗木成本降低0.03元,这项技术已在生产上得到转化。
农民的需要就是姜成英工作的方向。她每年下乡时间达100天以上,足迹遍及陇南油橄榄适生区的17个乡镇300多个村。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无偿为农民传授技术,推广油橄榄良种。她还根据农民需求,主笔编著了《油橄榄优良品种》《油橄榄丰产栽培技术》《油橄榄科学管理生产月历》等培训教材。多年来,直接培训农户5000余人次,接受群众电话、在线咨询1000余次,间接培训农户人数达2万人次以上。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姜成英代表准备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有1件也与油橄榄产业发展有关。她建议,将油橄榄产业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加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统筹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科技资源,构建集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整体增产增效、开花结果。
郑彩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汽油和柴油产品标准
在兰州石化工作生活了21个年头的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丁腈橡胶二车间副主任郑彩琴,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论的话题,也与石化产品有关。
郑彩琴说,2000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汽油和柴油质量升级,目前实施的国V、国VI车用汽油和柴油国家标准,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作出了贡献。
据了解,在国家尚未发布国V、国VI车用汽油和柴油标准前,北京、广东等地区率先制定实施了严于当时国家标准的地方汽油和柴油标准。为了减少柴油车排放,2003年,国家制定了“车用柴油”国家标准。同时,将原“轻柴油”标准改为“普通柴油”,主要用于农业机械等。因此,目前存在车用汽油、柴油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行、“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标准并行的局面。
郑彩琴认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行,不利于生产组织、储存、运输,影响储运设施效率提升。她说,有些地方标准个别参数值与国家标准有所区别,过多的标准迫使企业经常调整生产工艺和参数,不利于生产装置平稳运行和企业安全生产。同时,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会带来影响。为保证油品质量,企业需要增加油罐数量,储运设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同时,对运输容器清洗的频率增加,提高了运行成本,降低了运行效率,增加了生产操作中的安全环保风险。
郑彩琴认为,“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标准并行,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目前,国有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要求,在加油站只销售车用柴油,但部分社会加油站仍在违规销售普通柴油,且国家环保部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此类现象较为普遍。随着车用柴油的不断升级,与普通柴油之间的价差越来越大,两者并行销售,势必造成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同时,普通柴油的技术指标较车用柴油有较大差距,两者并行销售不利于减少尾气排放,与目前国家环保要求升级的形势不相适应。
为此,郑彩琴建议,在国V、国VI车用汽油和柴油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并实施的情况下,不应再执行地方标准,而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国家“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标准。同时,将“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全部执行“车用柴油”标准。应加强对加油站销售油品的监督检查,坚决打击“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并行销售的现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郑彩琴还建议,乙醇汽油推广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并明确乙醇汽油分地区推广实施时间,分品种推进,给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企业留有充足时间,确保完成升级置换任务。同时,应加强对乙醇汽油封闭销售市场监管,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大对乙醇汽油销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乙醇汽油销售企业的仓储和加油设施更换等基础设施进行补贴,采取定向补贴等方式,鼓励消费者使用乙醇汽油。给予中石油、中石化燃料乙醇进口权,用于调节国内供需缺口。
杨艳:让“引大济西”工程滋润金昌大地
长期从事镍钴铜金属新材料开发的全国人大代表、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研究设计院主任高级工程师杨艳,是甘肃省工业领域领军人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金昌市工作生活了29年的杨艳,深切感受到建在戈壁滩上的金昌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当年,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经过环保和城市建设项目的投入运行和治理,市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蓝天、白云、紫金花海已成为金昌市新的名片。特别是近年来,金昌市多措并举,以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幸福安康为目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循环经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共同发展、和谐共赢,为金昌市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金川集团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镍钴铜材料深加工和发展延伸产业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拥有镍加工材、铜加工材、电线电缆、羰化冶金产品、电池材料、电镀材料、高纯金属、铂族金属与贵金属深加工等八大类产品系列,在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金川集团公司为依托建立的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杨艳代表自豪地说。
新时期,航空航天、新能源、核电、高铁、海洋事业、电子信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来镍钴铜金属及高性能先进材料的需求增长,也为金昌市发展镍钴铜金属新材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金昌市得天独厚的有色金属资源,为发展镍钴铜金属新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三五”末,金川集团公司主要产品总产值力争达到1100亿元以上,其中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43%左右,实行地、企联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但是,金昌市又是我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自1995年开始,全市人民捐资历时8年建成了“引硫济金”工程,年设计引水量4000万立方米。随着金昌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的逐年增加,缺水问题进一步凸显。预测分析,到2020年,金昌市将缺水0.6亿立方米;到2030年,将缺水1.2亿立方米。金昌市作为我国镍钴工业基地,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城市地位十分重要。为了确保金昌市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金昌市资源型缺水问题十分紧迫。
令杨艳欣慰的是,设计中的“引大济西”工程,将从青海省境内的大通河干流纳子峡取水,提水至硫磺沟,穿越现已建成的祁连山冷龙岭隧洞,进入金昌市西大河水库,经新建西金专用输水管道输水至金川峡水库。“引大济西”工程建设,将有效缓解金昌市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等用水矛盾,为保障我国镍钴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解决金昌市乃至石羊河流域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引大济西”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批准立项建设,杨艳代表建议:国家应支持“引大济西”工程建设,协调相关省份及有关部门,就用水指标、移民征地、草原补偿和电站补偿等事项尽快达成相关协议,为“引大济西”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和立项建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