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代表团:实施渭河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8-01-28 09:12:18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定西市渭源县,向东流经天水、宝鸡、西安、渭南,至潼关汇入黄河,干流全长818公里,是沿线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在加快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定西渭河流域和渭河源区位于定西市中南部,行政区域涉及全市6个县1个区65个乡镇,流域总面积9969平方公里,占定西市总面积的48.7%。
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定西代表团指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等原因,渭河源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草地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滞后。
据了解,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甘肃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规划总投资64亿元,规划资金通过多渠道筹集解决。为加快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2017年,定西市组织编制了《甘肃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细化筛选了308个总投资103亿元的项目表,并通过现有各类项目投资渠道,整合项目资金。2013年至2017年,定西市已完成投资20.1亿元,但要如期完成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因此,定西代表团建议,省上在加大现有投资渠道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渭河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建立渭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在对渭河全流域用水效益和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损失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议汇报中央财政设立渭河流域生态补偿基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加大对定西渭河流域和渭河源区生态补偿专项支持,用于生态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等,逐步实现从源头保水固土,确保下游生态及用水安全。二是建立跨省际、跨市际的生态补偿机制。由国家相关部门指导,通过甘、陕两省协商,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设立共担共享生态补偿资金,以跨界断面水质综合指标、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治理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直接投入等为依据,通过流域各行政区签订权责协议,明确上下游水质水量要求和补偿、赔付标准,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三是加强渭河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议省上对口部门在项目资金上向渭河源区倾斜,加快推进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实现渭河流域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甘肃人大客户端记者 薛文阅)
定西渭河流域和渭河源区位于定西市中南部,行政区域涉及全市6个县1个区65个乡镇,流域总面积9969平方公里,占定西市总面积的48.7%。
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定西代表团指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等原因,渭河源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草地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滞后。
据了解,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甘肃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规划总投资64亿元,规划资金通过多渠道筹集解决。为加快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2017年,定西市组织编制了《甘肃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细化筛选了308个总投资103亿元的项目表,并通过现有各类项目投资渠道,整合项目资金。2013年至2017年,定西市已完成投资20.1亿元,但要如期完成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因此,定西代表团建议,省上在加大现有投资渠道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渭河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建立渭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在对渭河全流域用水效益和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损失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议汇报中央财政设立渭河流域生态补偿基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加大对定西渭河流域和渭河源区生态补偿专项支持,用于生态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等,逐步实现从源头保水固土,确保下游生态及用水安全。二是建立跨省际、跨市际的生态补偿机制。由国家相关部门指导,通过甘、陕两省协商,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设立共担共享生态补偿资金,以跨界断面水质综合指标、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治理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直接投入等为依据,通过流域各行政区签订权责协议,明确上下游水质水量要求和补偿、赔付标准,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三是加强渭河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议省上对口部门在项目资金上向渭河源区倾斜,加快推进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实现渭河流域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甘肃人大客户端记者 薛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