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篇章——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看过去五年人大工作新亮点
稿件来源: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2018-03-12 09:37:46
11日,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对今后一年工作提出建议。
推进编撰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采取创制性办法及时妥善处理辽宁拉票贿选案有关问题……精炼的总结、深刻的体会,报告显示出,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
报告显示,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件,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效果好。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议程里,监察法草案的审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立法法、慈善法、民法总则……自2015年起,这已是连续4年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重要法律案。
“通过制定监察法,实施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对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构建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
制定国歌法、出台国家安全法、全面修订环保法、决定设立烈士纪念日、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回应时代命题,引领国家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意愿。”长期关注人大立法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
201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环保法。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开启了中国依法治污的新纪元。
“蓝天背后有立法者的贡献。”全国人大代表周光权认为,在保障民生立法方面,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绩突出。
不仅是民生,五年来各项重点领域立法稳步推进——
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定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报告列出了详细的五年立法清单,立法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成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保障”“先行”作用跃然纸上。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报告显示,五年来,共作出21件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涉及自贸区、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司法体制等方面的一批重大改革。审议通过15个统筹修改法律的决定,涉及修改法律95件次,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温枢刚说:“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过去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确保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顺利实施。”
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报告指出,五年来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更有力度、更具权威,更好地起到了增强监督实效、推动改进工作的作用。
201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固废法执行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垃圾围城困境如何破解?”“快递包装等固废新来源如何减量?”专题询问过程中,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
“这几年人大专题询问工作有实效,有关部门直面问题、回应关切、出台措施,百姓福祉更有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蔡学恩说,人大监督动真格,被监督单位真正感受到了压力。“以前有人觉得人大‘软’,现在谁也不敢说这个话。”他说。
检查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选取和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推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增加民众‘安全感’、提升民众‘满意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更加体现出了真监督、真碰硬。”全国人大代表左文学说,期待执法检查进一步常态化、更大范围覆盖群众关心的领域。
持续加强跟踪监督,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经济工作监督,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履行宪法监督职责,健全备案审查制度……报告列举的一系列重要监督事项,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他们的意见,真实反映着人民的呼声与诉求。
报告显示,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2366件议案、41353件建议。代表所提议案中,514件议案涉及的59个立法项目已经审议通过,153件议案涉及的12个立法项目正在审议,37件议案涉及的22个监督项目已经组织实施。
“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始终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深厚力量源泉和牢固政治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郭振华如是说。
与时俱进探索新时代人大制度新活力
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题调研,提出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报请党中央批准转发,同步修改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淄博市双杨镇赵瓦村党委书记李久存对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工作深有感触。
“这是多年来推动地方人大建设力度最大的一次,解决了长期制约基层人大工作发展的一些突出难题。”李久存说。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只有不断回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才能保持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不久,镇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随后不到半年,《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出台,成为新获立法权城市中首个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
报告显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依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立法体制。
“推动加强地方人大立法工作,使地方人大的同志们感到工作舞台更加宽广了,劲有地方使了,发挥的作用更大了。”担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说。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建立并落实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常委会委员联系全国人大代表制度;拓宽代表参与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渠道,1500人次参加执法检查活动,1600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健全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探索形成包括6个环节的“全链条”工作流程……
透过这份厚重的报告,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五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了人大工作整体合力、增强了人大工作整体实效,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推进编撰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采取创制性办法及时妥善处理辽宁拉票贿选案有关问题……精炼的总结、深刻的体会,报告显示出,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
报告显示,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件,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6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效果好。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议程里,监察法草案的审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立法法、慈善法、民法总则……自2015年起,这已是连续4年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重要法律案。
“通过制定监察法,实施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对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构建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
制定国歌法、出台国家安全法、全面修订环保法、决定设立烈士纪念日、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回应时代命题,引领国家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意愿。”长期关注人大立法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
201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环保法。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开启了中国依法治污的新纪元。
“蓝天背后有立法者的贡献。”全国人大代表周光权认为,在保障民生立法方面,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绩突出。
不仅是民生,五年来各项重点领域立法稳步推进——
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用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定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报告列出了详细的五年立法清单,立法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成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保障”“先行”作用跃然纸上。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报告显示,五年来,共作出21件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涉及自贸区、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司法体制等方面的一批重大改革。审议通过15个统筹修改法律的决定,涉及修改法律95件次,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温枢刚说:“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过去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确保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顺利实施。”
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报告指出,五年来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更有力度、更具权威,更好地起到了增强监督实效、推动改进工作的作用。
201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固废法执行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垃圾围城困境如何破解?”“快递包装等固废新来源如何减量?”专题询问过程中,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
“这几年人大专题询问工作有实效,有关部门直面问题、回应关切、出台措施,百姓福祉更有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蔡学恩说,人大监督动真格,被监督单位真正感受到了压力。“以前有人觉得人大‘软’,现在谁也不敢说这个话。”他说。
检查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选取和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推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增加民众‘安全感’、提升民众‘满意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更加体现出了真监督、真碰硬。”全国人大代表左文学说,期待执法检查进一步常态化、更大范围覆盖群众关心的领域。
持续加强跟踪监督,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经济工作监督,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履行宪法监督职责,健全备案审查制度……报告列举的一系列重要监督事项,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他们的意见,真实反映着人民的呼声与诉求。
报告显示,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2366件议案、41353件建议。代表所提议案中,514件议案涉及的59个立法项目已经审议通过,153件议案涉及的12个立法项目正在审议,37件议案涉及的22个监督项目已经组织实施。
“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始终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深厚力量源泉和牢固政治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郭振华如是说。
与时俱进探索新时代人大制度新活力
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题调研,提出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报请党中央批准转发,同步修改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淄博市双杨镇赵瓦村党委书记李久存对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工作深有感触。
“这是多年来推动地方人大建设力度最大的一次,解决了长期制约基层人大工作发展的一些突出难题。”李久存说。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只有不断回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才能保持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不久,镇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随后不到半年,《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出台,成为新获立法权城市中首个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
报告显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依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立法体制。
“推动加强地方人大立法工作,使地方人大的同志们感到工作舞台更加宽广了,劲有地方使了,发挥的作用更大了。”担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说。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建立并落实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常委会委员联系全国人大代表制度;拓宽代表参与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渠道,1500人次参加执法检查活动,1600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健全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探索形成包括6个环节的“全链条”工作流程……
透过这份厚重的报告,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五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了人大工作整体合力、增强了人大工作整体实效,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