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部分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稿件来源:中国甘肃网 发布时间:2015-01-31 10:23:25
业发展得更好更快。
2015年1月29日19:57:35
主持人 马森:下面,请陈青女士介绍情况。
2015年1月29日19:57:42
陈青: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过去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落实“433”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2.5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10.5%、9.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9亿元,增长21.4%;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9.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9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5.2%;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023.7元,增长13.8%;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1.3元,增长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亿元,增长12.7%;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71万美元,增长10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
2015年1月29日20:00:17
陈青:一是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启动实施25个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工程,实行市县区领导包抓特困片区责任制,坚持资金向片区倾斜、项目向片区整合。全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亿元,其中93%的资金安排在特困片区,整合行业部门项目资金31亿元,倾斜安排到特困片区。对1365个贫困村和83.9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万人。全市预计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
二是电子商务实现突破性发展。我们大力发展以农特产品网上交易为切入点的电子商务。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开馆运营,全市已开办网店5923个,实现销售总额7.71亿元,实现就业1.64万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到9011元,闯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开辟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新途径。国务院扶贫办确定我市为电商扶贫试点市。成县、武都被阿里巴巴集团确定为“千县万村”计划西部县域试点。
三是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把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扶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去年全市共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315个,累计达到124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1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进展良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现场会和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康县召开,康县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得到充分肯定。
四是金融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我们大力推进金融改革,积极探索“3+1”普惠金融模式,启动了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试点工作,有3个县完成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挂牌,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2亿元。启动实施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池”建设工作,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15年1月29日20:03:47
陈青:五是城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我们把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小城镇综合改革,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礼县、康县和成县小川镇、宕昌哈达铺镇分别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和试点镇。启动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市确定了9个试点镇,市政府设立奖补资金1亿元,试点镇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
六是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和礼县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创建3个4A级景区,总数达到7个,排在全省第二位。75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成功举办第六届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乞巧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推进。全市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5.21亿元,增长37.1%。
七是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积极争取实施重大交通项目,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继武罐高速建成投运后,成武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20公里。十天高速、渭武高速试验段、成州机场建设进展顺利。国省干线通车里程达到1492公里。硬化通村公路3000公里。建成了武都五马至康县阳坝公路。今年,我们将力争兰渝铁路陇南至广元段年底通车运营,确保十天高速建成投用,渭武高速全线开工建设,徽两高速上半年开工建设,武九高速争取尽快得到批复、开工建设。
八是向南开放迈出新步伐。我们积极抢抓我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机遇,着眼建设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先后与广元、绵阳、汉中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甘肃投资环境暨魅力陇南推介会”,与川渝商会、相关重点企业进行了对接,建立了互利双赢的全方位对外交流平台。
新的一年,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兴产业,稳增长、惠民生,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抓好扶贫攻坚,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推动“433”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力争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谢谢大家!
2015年1月29日20:07:49
主持人 马森:现在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媒体名称和姓名。
2015年1月29日20:08:01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去年,陇南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模式,启动了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试点工作。请问陈市长,陇南在推动金融支撑集中突破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下一步将抓好哪些重点工作?
2015年1月29日20:08:34
陈青:去年,我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开创了“3+1”金融模式,就是要通过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试点工作,盘活农民物权,解决“三农”融资抵押问题;通过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资金池,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题;通过打造政府投融资平台,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通过创新政府各类产业基金使用模式,增强增信能力,放大基金效应,发挥好政府基金这“1”的杠杆作用。
目前,全市已有西和县、成县、徽县3个县完成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挂牌,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2亿元。启动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池”建设工作,组建了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由市县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资金池”初期规模为2000万元,最大撬动资本将达到7亿元,为符合条件企业的银行贷款申请、私募债发行和定向增资提供担保等融资增信服务,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为了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我们加快推进市县区融资平台和土地储备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14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76.5亿元,同比增长22.8%,存贷比达到60.19%,全市新增贷款69.9亿元,同比增长22.8%,新发放涉农贷款51.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74%,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2.26万户13.6亿元。银企对接活动有效开展,落实签约资金7.4亿元。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甘肃银行在我市9县区设立支行,兰州银行东江支行正在筹建当中。
下一步,我们将以“3+1”金融模式为载体,加快构建立体化的金融支撑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物权抵押贷款试点,今年要在“确权常态化”和建立农村物权交易平台上下功夫,全面开展“三权”抵押贷款,建立功能完善的农村物权抵押交易中心,力争“三权”抵押贷款达到50亿元。加快组建完成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争取尽快挂牌运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对政府融资举债的新要求,积极使用PPP、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
2015年1月29日20:13:18
《中国日报》甘肃站记者:您好,汪市长,这次省上提出要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请问,白银市这方面有什么举措对接?
2015年1月29日20:13:44
汪海洲:省上提出建设丝路黄金段,对白银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机遇。我们首先是理清并找准了白银在文化底蕴、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格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最终确定了打造丝路明星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在对接省上丝路建设上:我们把夯实基础设施作为优先领域,在道路交通上,重点实施包兰铁路扩能改造、干武铁路增建二线、白银至平凉铁路、环海中铁路等铁路建设工程,建设白银至中川机场一级公路、兰州至景泰龙湾沿黄快速通道等公路建设工程,形成兰白经济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在水利基础建设上,重点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百万亩高效节水工程,基本形成水利基础设施完备、水利保障功能完善的高效节水型社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揽河入城,纳山为屏”为城市发展目标,高起点打造“三沟六湖六园”城市生态水系,构建“一城三带三中心”城镇体系布局。我们顺应承接东部企业转移和向西开放的趋势,把培育特优产业作为有效抓手,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3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先进装备制造、建材陶瓷、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4个百亿元产业,构建“3+4”产业集群。我们把白银工业集中区作为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同兰州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物流集散地和制造业中心,我们把创新文化传承作为重要纽带,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好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工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五张特色文化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文化和经济相互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2015年1月29日20:17:43
《光明日报》甘肃站记者:天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015年1月29日20:18:15
杨维俊:天水有8000年的文明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灿烂辉煌,灿若星辰。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
省委、省政府通过积极争取,在国家层面打造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文化战略平台,这在新常态下给甘肃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建设好这一战略平台,既能推动历史文化的大繁荣,又能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同时还能带动群众生活的大改变。比如去年在整个经济指标下行的情况下,全市文化产业增速达到了24.83%,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8%以上。秦州区平南镇一个行政村结合美丽新村建设,新上了滑雪场项目,每天收入都在5至10万元以上。
在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三大版块中,天水作为陇东南历史文化区的核心区域,文化资源丰富,区域位置优越,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必须有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担当意识;又要有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的政治意识;更要有在这项工作中如果没有大的作为,或者不出彩,就上对不起老祖宗、下对不起老百姓的责任意识。
2015年1月29日20:25:57
《中国县域经济报》甘肃站记者:去年,陇南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省的亮点。请您谈谈陇南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2015年1月29日20:26:26
陈青:2014年,我们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一是科学规划。全市确定了灾后重建、整村推进、双联帮扶、产业支撑、旅游发展和城镇带动六种建设模式。二是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灾后重建、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突出改善居住条件,全力推进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了一批水、电、房、路和改灶改厕、绿化亮化项目,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夯实乡村建设基础。三是创新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发展,借助双联力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落实财政配套资金,整合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引导村企联建、社会参与和民间投资,形成共建新农村的强大合力。投入各类资金17.74亿元,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315个, 1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进展良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现场会在康县召开,两当县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康县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2015年1月29日20:32:55
《香港商报》甘肃站记者:您好,汪市长,前不久我省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请问白银是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主办: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邮箱:gansurendawang@163.com
备案: 陇ICP备09001393号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